临沧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关于临沧市2018年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审查意见报告
——2018年12月17日在临沧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 王 群
时间:2018/12/20 8:25:40|本文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点击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云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常委会预算工委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18年10月29日依法对市财政局提交的临沧市2018年市级财政预算调整初步方案进行了初步审查,形成的初步审查意见已交市财政局研究办理,市财政局形成了研究办理情况的书面报告。现将审查意见报告如下:
一、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8年全市专项债务限额调整方案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临沧市2018年市级财政专项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报告》,根据省级对发行专项债券项目要求及专项债券实际发行项目及限额发生变动情况,市人民政府本次提出的全市2018年政府债务限额为1983937万元,与专项预算调整后的债务限额一致,但部分构成有调整,主要是:市级政府债务限额调整为568536万元;临翔区调整为192483万元;凤庆县调整为260475万元;永德县调整为173943万元。
二、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8年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
(一)市级一般公共预算
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调整方案
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市本级财政财力为216006万元,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后市本级财政财力为266006万元(不含上级补助专款)。根据今年1至9月份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经济发展态势分析测算,市本级全年可用财力预计为269915万元,比专项预算调整后安排的财力266006万元增加3909万元(具体增减变化情况市人民政府市本级财力增减变化情况中已作说明)。
根据财力增减变化情况,市人民政府提出2018年市本级财力建议安排支出总额为269915万元(含补助下级支出和上解上级支出),与专项预算调整预算数相比,市本级支出增加3909万元(具体增减变化情况市人民政府市本级预算支出调整意见中已作说明),本次预算调整仅针对市本级财力结构,不包括上级安排市本级的专项补助资金,调整资金有来源。
2.临沧工业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本次不作调整,仍按市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年初预算执行;临沧边合区一般公共预算本次不作调整,仍按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专项预算调整执行。
(二)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1.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按本次会议批准的预算调整后执行。
2.临沧工业园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本次不作调整,仍按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专项预算调整执行;临沧边合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本次不作调整,仍按市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年初预算执行。
(三)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我市于2018年1月1日调整提高生育保险筹资政策,生育保险基金收支发生变化,调整后: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24486万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94720万元,收支相抵,本年收支结余2976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86801万元。
(四)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作调整,仍按市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年初预算执行。
常委会预算工委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8年全市专项债务限额调整方案和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云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定,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需要,资金有来源,政策有依据,明确了支出方向,调整方案总体可行。常委会预算工委建议常委会本次会议同意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8年全市专项债务限额调整方案,批准市级政府债务限额,批准2018年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
三、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建议
为确保批准的预算得到有效执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常委会预算工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债务管理
强化债券资金收支预算监督检查,严禁挪用、截留、闲置债券资金,保证资金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健全偿债管理机制,严控债务风险。加强对全市专项债务限额调整后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本次涉及调整的临翔区、凤庆县、永德县政府债务限额,所涉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由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硬化预算约束
加快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进度,及时将预算资金下达实施单位,明确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加强支出预算管理,加大对财政资金管理和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提升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及时组织 编制好2019年全市及市级地方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严格执行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按照调整后的预算科目执行预算,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严格控制追加、调整和科目之间的调剂。
(三)推进绩效管理
坚持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抓实资金使用效益评估,努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