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临沧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2020年8月30日在临沧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临沧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时间:2020/8/31 10:50:58|本文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点击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安排,7月13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志胜带队组成调研组深入凤庆县开展调研,结合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区)报送的材料,对全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中共临沧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阮成发省长调研临沧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项指标增长超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6%,超预期目标3.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增速11.8%,超预期目标1.8个百分点。
三项约束性指标实现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涨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均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
八项指标增长达不到预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2%(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5%),排名全省第13位,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全省前列的预期存在差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4%,与11%的预期目标相差24.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15.8%,与3%的预期目标相差18.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0.8%,与3.5%的预期目标相差4.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9%,与11%的预期目标相差25.9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速-27%,与15%的预期目标相差42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7%,与8%的预期目标相差4.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4%,与9%的预期目标相差2.6个百分点。
(二)对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估价
调研组根据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工作推进情况和全市统计资料分析,认为大部分经济指标虽未达预期,但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复苏态势,与一季度相比,主要经济指标止跌回升,全市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持续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1.“六稳”“六保”任务有效落实,经济运行稳步复苏。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沉着应对、周密运筹,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民生保障稳妥有力,基层运转总体平稳,减税降费成效明显,粮食能源保障有力、市场价格运行平稳,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衔接,产业发展短板加快补齐,市场预期总体向好。
2.农业生产形势良好,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收窄。上半年预计农业总产值同比增6.2%,农业增加值同比增4.7%。全市夏收粮豆实现产量13.64万吨,同比增长1.34%,夏粮实现丰产丰收。秋收作物生产有序推进,茶叶、蔬菜、烤烟、橡胶、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稳步发展,畜牧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4%,降幅较1-5月收窄0.2个百分点。
3.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每月增速在全省均排名前三位,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6%,排名全省第一位,增速较一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0.7%,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8.1%,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7%。分重点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3.4%;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8.1%(工业投资主要是园区建设投资增长保持高位运行,增速基本在200%左右)。投资拉动型经济的中坚力量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建筑业税收同比增长48%,房地产业税收同比增长88.8%。
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增,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增速排名全省前列,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58.51亿元,同比增长16.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02.98亿元,同比增长11.8%。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83和0.56个百分点,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7位。全市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34%,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企业、居民和农户的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主要金融指标的逆势上扬,为全市疫情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5.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成效明显。全市各级各部门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共获得提前批次和第一批次专债项目资金支持80.2亿元、特别国债资金支持9.05亿元、国家财政赤字资金支持13.55亿元、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11亿元。
第二批次我市成功发行13项、专项债券规模122.85亿元。2020年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创历史新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极大提振了全市干部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但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扩散,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完成全年任务仍有较大压力。
(一)经济增长支撑不足,稳预期压力持续加大。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虽然疫情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在国际上的持续蔓延影响,消费疲软、进出口受阻、企业效益下滑、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5个百分点,但与全国、全省同期增速相比有差距,回升的力度未达到预期,整体恢复还不够理想。基层政府普遍反映,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明显下降,投资项目存在资金缺口大、配套支撑不足等问题,全年稳增长稳预期压力极大。
(二)农业防灾减灾风险依然较高,产业效益低下。一是防汛抗旱形势严峻。上半年,农作物旱灾累计发生51.7万亩,造成经济损失7796.61万元,补植补种等防灾减灾工作任务繁重。进入雨季,全市农作物遭受洪涝灾害8.34万亩,风雹灾害5.99万亩,当前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突发动物疫病风险高。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大,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病风险仍然存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疫情影响茶叶销售不畅、价格下跌,鲜叶平均价格9.9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2.6%,夏秋茶可能出现弃采现象。
四是核桃、坚果的果仁品质参差不齐,既制约其销售价格,同时影响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产业效益难以提升。
五是国有林业资源资产底数不清,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未有效转化为资产。
(三)工业生产恢复缓慢,抗风险能力弱问题进一步凸显。一是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全市工业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低端,虽实现复工复产较早,但当前产品市场价格、需求、订单锐减,部分已复工不达产,产能利用率较低,维持运转资金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4%,降幅比1至5月收窄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扩大1.7个百分点。
二是电力行业发电量下滑对全市工业增加值产生较大影响。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5%,上半年小湾电厂累计发电同比下降37.4%;漫湾电厂累计发电同比下降33.7%,加之全省外送电量降幅较大,电力供应业返我市增加值同比下降13.8%,全市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拉下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9个百分点。
三是采矿业及制造业增加值降幅有所扩大,采矿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24.2%和6.6%,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扩大7.8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四)消费短期内难以全面恢复,外贸发展后续乏力。一是受疫情冲击,危机意识制约消费潜力,本地消费和外来旅游消费减弱,难以出现爆发性消费现象,全市海内外旅游者人数同比下降36%,旅游业总收入下降3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但全面复苏压力较大。
二是网络消费分流加剧,对传统零售业冲击较大,今年以来居民线上消费快速增长,1至5月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4.7亿元,网购所产生的零售额未纳入统计。
三是限上企业量小质弱。2019年全市限上批零住餐企业仅有184户,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组成看,占比仅为34.3%,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拉动不足。
四是外贸发展后续乏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把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防控工作重中之重,边境一线安全稳定各项措施执行以来,企业老订单延期、新订单不足或减量出口情况普遍存在,跨境运输实行“人货分离、分段运输、封闭管理”,增加了外贸企业运输、仓储、时间等各项成本,全市对外贸易后续支撑不足。
(五)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一是财政收入逐月下滑,后续收入增长压力大。今年以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逐月下滑趋势,1至6月增长率分别为16.1%、7.9%、-8.1%、-7.2%、-13.4%、-15.8%,收入进度整体落后;税收收入在6月实现扭负为正,但同比仅增长1.9%,而非税收入同比下降28.9%;八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无一增长,全部呈下降趋势,仅沧源自治县完成上半年收入进度。
同时,继续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对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带来直接影响,上半年全市继续实施的减税降费共计减免2.55亿元(税收10582万元、社会保险费14908万元)。
二是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全市年初预算可用财力约为139.7亿元,全年“三保”支出需求约为122.4亿元,除“三保”支出外,还需兼顾疫情防控、“五网”建设、脱贫攻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等支出需求,财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财政国库资金调度困难,部分地区面临支付风险。6月底,全市国库库存12.68亿元,但库存资金结构不平衡,其资金性质大部分为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或专项债券资金,资金用途受限,部分地区长期处于低库存情况且存在支付风险。
四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大。全市债务还本付息逐步进入高峰期,个别县(区)债务规模大、风险较高、防控任务艰巨。2019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99.27亿元,2020年需偿还到期债券本息20.6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47.86亿元的43.1%。
(六)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金融维稳形势严峻。一是银行较多强调抵押物的风控制度短期难以改变,我市的中小微企业主营业务多为农产品加工,对一年以上的流动资金需求旺盛,银行的贷款额度和期限不匹配,且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难以达到信贷准入条件。6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0.2亿元,同比下降6.05%,增速低于各项贷款增速17.9个百分点。
二是金融维稳形势依然严峻。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1.05亿元,居全省第8位;不良贷款率3.49%,居全省第3位。且部分关注类贷款仍有向下迁徙的可能,加之非法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等问题时有发生,做好辖区金融稳定工作压力较大。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提振信心,全力以赴稳预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抢抓国家和省密集出台保控政策措施机遇,研究新基建项目储备和争取,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依法依规加强对税费的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增加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和顺序,顺利实现全年支出目标任务。
(二)加大农业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抓好农作物防灾减灾和动物疫病防控,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制定坚果、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管护标准,指导种植户按照标准加强管理、提质增效,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实现农民和企业增收共赢。探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加快建设基地自产、冷藏存储、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多渠道销售的高品质农产品全产业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临沧资源禀赋,构建“农业+农产品+旅游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与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运用国土“三调”成果,开展国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精准评估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有效利用,推动国有资源变资产,充分发挥效益。
(三)科学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聚焦加快构建高原特色农业加工、进出口加工、新兴产业工业体系,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建成功能齐全、成本更低的投资洼地,培育成产业链条完备、聚集效应强劲的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一园一主导”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以工业化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统筹推进农业、工业、城市、乡村、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现代化,围绕“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临沧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政府及招商部门要从市场、企业角度分析生产要素的成本和企业效益情况,结合当地优势精准招商。
(四)促进内贸消费新增长,扩大对外贸易新规模。加快推进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向个性化转变,激活农村消费,推动线下消费加快回补,恢复社会消费信心,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及时向外贸外资企业传递中央、省、市相关政策措施,做好重点跟踪服务,在保住重点存量基础上,向找增量上下功夫。
进一步提升口岸功能,持续推动中缅持护照通行常态化,扩大进出口品种和规模,推动边贸创新发展,进一步规范边民互市市场的服务和管理。加快发展加工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稳住外贸基本盘。
(五)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探索建立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两难问题协商解决机制,动态向金融部门及中小微企业收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清单,及时准确掌握问题表现和症结,定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健全服务体系,加强沟通协调,有效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营造优惠、便利、信用的投资环境,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六)高度重视财政困难问题,着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落实市、县政府基本财力保障责任,牢固树立“三保”优先意识,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做到财政资金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兜住基层“三保”底线,补足“三保”需求,强化财政国库资金管控,防止出现兑付风险。
同时要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当前复杂形势下高度重视防范债务风险工作,进一步做好财政预算资金风险预警及支出管控,防控隐性债务和脱贫攻坚新增债务,统筹偿债能力,分类有序化解。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行动计划,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加大对社会事业、民生领域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落实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慈善事业、残疾人服务等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疾病防控和边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