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会议

临沧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7年12月26日在临沧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工委主任 杨世吉

时间:2017/12/26 14:46:12|本文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点击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以常委会副主任肖涛为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于9月18日至20日对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已于4月17日至20日、7月11日至14日先后到临翔区、云县、凤庆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主要调研永德县、凤庆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双江自治县、耿马自治县、镇康县自行组织调研。

 调研组书面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和永德县、凤庆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先后深入到永德县崇岗乡、凤庆县诗礼乡实地调研,察看了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扶贫产业建设项目、农业产业种植基地,与各级驻村扶贫工作队、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和农户进行了座谈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现状

 临沧是典型的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集“边、老、少、山、穷”为一体的贫困地区。全市8县(区)均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西边境片区县,占61个滇西边境片区县的13.1%;8县(区)除耿马自治县外,其他7个县(区)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云南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9.6%。全市有革命老区县2个(临翔区、沧源自治县)、老区乡2个(云县茶房乡、双江自治县大文乡)。

 2016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5.13万人,有14个贫困乡(镇)、80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016年末,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13个、贫困村161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237户172873人,贫困发生率10.17%。

 二、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临沧市紧紧围绕脱贫摘帽工作目标,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和“五个一批”脱贫路径,深入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狠抓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工作责任。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四级书记带头杠实责任,由上到下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面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召开市委常委会11次、市政府常务会2次,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要求;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座谈会和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共22次,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二是建立驻县(区)扶贫工作常态化督查巡查机制,从市级机关抽调56名干部,组成8个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巡查组进驻各县(区)开展工作,确保脱贫攻坚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督导、有落实。

(二)合力攻坚,层层压实责任。市级36名厅级领导全部联到县、挂到乡、包到村、帮到户。在与8县(区)党委、政府签订年度脱贫攻坚责任书的基础上,以座谈会议和集体约谈8县(区)党政主要领导的方式,倒逼县(区)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制定《临沧市行业扶贫考核办法(试行)》《临沧市实施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责任分工方案》,对市级39个行业(部门)扶贫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压紧压实行业扶贫责任。

(三)着力精准扶贫,开展动态管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以“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为目标,全面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逐级召开会议,层层安排部署,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督导,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开展贫情分析、实地调查、分析研判、筛查比对、评议公示、信息录入等工作,反复研判分析,反复驻村检查核实,纠正了贫困对象“错评”“漏评”“错退”等问题,基本实现了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

 通过信息采集和复核、公开评议、逐级审定、信息录入等程序,2016年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48237户172873人,2017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8县(区)确认公告退出37649户139595人,返贫129户465人,新增贫困人口542户1701人,按照国家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的新要求,预计2017年全市可脱贫8.7万人以上。

(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45件,其中贫困村382件。

 二是完成299个脱贫攻坚电网单项工程建设。

 三是2017年下达建制村通畅工程57条(段)695.2公里,截止2017年12月20日,已完工54条(段)652.87公里,剩余3条(段)42.3公里,计划2017年底前全面完工,实现建制村100%通畅;直过民族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完成路基420公里,路面铺筑300公里。

 四是实现4G网络和有线宽带全覆盖。五是建设完成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864个(其中贫困村235个)。六是1718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进入扫尾阶段。同时,深入开展“七改三清”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五)开展专项行动,强化问题整改。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刀刃向内、较真碰硬,对国家、省检查考核反馈和专项行动查找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有偏差,对象不精准,帮扶不认真,考核不扎实,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有差距,产业扶贫不精准、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住房安全保障薄弱,教育扶贫措施不够精准,基本医疗保障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干部作风不严不实、内生动力不足等9个方面35个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一些干部群众的认识还不足。一是在抓扶贫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的责任感还不够强,对脱贫攻坚的认识不够充分,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存在被动接受和消极应付的现象。

 二是在挂钩帮扶中,个别单位、个别领导总以单位工作繁忙为由,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视不够,帮扶方式比较单一,存在以送鸡鸭、买猪羊、给现金的直接方式“算账脱贫”的现象。

 三是群众的“参与感”不强。在国家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全社会高度关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的形势下,看到国家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政府扶持力度逐年加大,部分困难群众滋生了等、靠、要思想,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内生动力不足,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资金统筹协调还不够。一是脱贫攻坚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国家金融信贷政策调整,政府融资难的问题不断加剧,加之地方财政困难,脱贫攻坚资金压力较大,在农危改建房补助资金、易地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欠债增大,资金需求与投入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脱贫资金投入不平衡,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贫困村,对非贫困村的支持力度有所欠缺,还有部分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三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部门对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关注度不高、针对性不强,服务保障能力不够,贫困户的贷款门槛较高、手续较为繁杂,有的贷款迟迟下不来,影响建房进度。

(三)产业扶贫基础薄弱。一是一些地方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多而杂、小而全,缺乏针对性,产业到村到户的措施不够细,见效不够快。

 二是部分贫困山区没有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传统产业优势不明显,经济效益不高,在长短结合上统筹不够,持续稳定增收难度较大。

 三是部分乡(镇)、村简单复制发展较快地方的经验,盲目追求发展规模、扩大种植面积,在不适宜地区发展产业,很难为农民带来长远增收。四是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化、品牌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意见建议

(一)强化思想认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是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人民群众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因势利导、乘势而为,强化“全力扶、全面扶”的方法格局, 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势、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和政策机遇,以精准的视角审视脱贫攻坚,以精准的思维谋划脱贫攻坚,以精准的措施推进脱贫攻坚。

(二)强化资金统筹,协调推进脱贫攻坚整体工作。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攻坚政策的学习研究,做到深刻把握、灵活运用,在现有扶贫政策的基础上,针对临沧贫困程度较深的实际,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政策支持,创新政策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用策、精准施策,为脱贫攻坚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扶贫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整合力度,着力推进扶贫投融资机制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积极引导各行业、企业、民间组织、个体户等社会资本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共同脱贫的工作格局,为贫困山区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进一步加大对非贫困村的资金投入,优化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投入结构,加大道路、水利、教育、医疗卫生、农村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继续完善教育扶贫和医疗卫生扶贫,切实解决贫困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

 三是把金融扶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深化认识、改革创新,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切实加大对贫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理手续,解决贫困群众融资难题。

 四是持续加大动员全社会帮扶力度,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强化产业扶贫,不断拓展群众增收渠道。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在做好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把短平快产业与长效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产业精准到户的规划制定、技术指导、结对帮扶等工作;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适度流转。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推进农民组织化建设,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以强化产业发展为支撑,不断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四)强化宣传教育,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一是精准扶贫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要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扶贫项目做到公开、透明、民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将决策转化为群众的意愿,由“让我干”变成“我要干”。

 二是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于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高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两学一做”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对群众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调动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有“获得感”和“认同感”。不断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自觉参与脱贫的内生动力,使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感恩国策,自发提振精气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自觉地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扶贫工作格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录入者:曹建文 责任编辑:曹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