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会议

临沧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临沧市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2019年6月24日在临沧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时间:2019/6/25 9:34:28|本文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点击数: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临沧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以常委会副主任胡德扬为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民族与外事华侨委员会委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于5月20日至22日分别深入镇康县、耿马和沧源自治县对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在镇康县和沧源自治县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2.36万多平方公里,辖7县1区,有镇康、耿马、沧源3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0.791公里,有10个沿边乡镇,辖111个行政村(社区),1个沿边农场(孟定农场),932个自然村(居民小组),其中沿边一线有44个行政村(社区)、317个自然村,有1个国家一类口岸、2个国家二类口岸,沿边优势突出,是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边境地区跨越发展,2015年市人民政府印发《临沧市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沿边一线行政村为重点,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

 2015-2017年,全市第一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投资18.8亿元,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171户,实施产业培育壮大工程项目9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6个,公共服务提升工程项目7个,村寨环境整治工程项目5个,劳动者素质提高工程项目5个。通过3年努力,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效改善,基本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的工作目标。

 2018年9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省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正式启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工作,围绕兴城镇、夯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促开放、固边境实施六大任务和工程,实施第二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截止2019年一季度,完成投资11.05亿元,工作成效明显。

 二、全市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取得的成效

(一)沿边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以2个抵边乡镇(沧源自治县芒卡镇、班老乡)、2个抵边口岸城镇(清水河口岸、永和口岸)和5个抵边小集镇为重点(镇康县营盘集贸市场、红岩刷布厂集贸市场、岔沟互市场,耿马自治县清水河街子、色树坝街子),以打造沿边小康示范村为抓手,突出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优化边境村发展布局,提升完善村庄风貌,实施建设项目3个,完成投资2202万元。

(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把沿边公路建设作为加快边境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实现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卫生,通电通网全覆盖,住房安全稳固,人居环境提升,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善,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电网改造提升工程、边境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8个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

(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扩大。因地制宜,突出沿边特色农业、提升特色加工制造业水平、发展特色服务业,逐步实现三产高度融合。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扩大沿边地区产业培育,群众产业增收后劲持续巩固,有效解决群众增收问题,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等6个项目,完成投资6264万元。

(四)基本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坚决打好打赢沿边地区脱贫攻坚政战,确保沿边贫困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出列,沿边10个乡镇贫困发生率均降至3%以内。持续推动教育、医疗卫生、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科技兴边等公共资源向沿边地区配置,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沿边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增强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新型农民、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创业等培训,增强沿边地区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实施精准脱贫工程、沿边一线中小学校校舍改造、抵边行政村全部人口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工程等8个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

(五)开放活边水平不断提升。积极争取中缅双方口岸对等开放,推动双方人员持有效证件出入境。探索对外开放模式,按照区位和资源优势搭建平台,将各类开发开放平台建设成为集加工贸易、特色农产品商品交易、物流仓储、跨境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功能区。加快孟定、永和、南伞3个口岸(通道)基础设施和通关便利化建设,规范边民互市运营管理,提升监管运营水平,完成投资2058万元。

(六)稳边固边能力逐步增强。坚持强边稳边富边相统一,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谐寺观和爱民固边示范创建等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示范典型。在沿边地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加大边防检查设施和装备投入力度,完善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物防建设,不断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控联管体系。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沿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等13个项目,完成投资1.4亿元。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项目管护机制不健全。一方面,虽然沿边村组道路实现了道路硬化,但道路线型差、路面狭窄、道路等级低,侧沟、涵洞、涵管等基础配套不足,抗灾能力弱;沿边行政村大多为喀斯特地貌,蓄水困难,缺水严重,水质不佳,现有的水利设施难以满足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需求。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基础设施使用管理跟进不到位,管护机制不健全,加之缺乏管护经费,部分设施年久失修,沿边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十分突出。

(二)社会民生保障均等化进程缓慢,沿边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从目前沿边行政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看,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控辍保学任务繁重,乡村医疗技术偏低,服务水平不高,行业专业人才总量不足,部门引进专业人才困难。现行政策在沿边基层执行不对等,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建档立卡户人均补助180元,非建档立卡户人均补助70元;建档立卡户人均享受边补1500元,非建档立卡户人均仅补助500元,政策执行不对等易引发干群矛盾,给基层工作带来负担。沿边地区大部分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更新缓慢,生产技能单一,外出务工收入受限,自我发展意识不足,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土人才。

(三)资金投入有限,地方整合配套不足问题突出。由于边境三县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点多面广,少数民族多,贫困面大,民情、村情各异,虽然国家对沿边地区发展投入有较大倾斜,但实际所需投入与规划投资差距较大。2017年镇康、耿马、沧源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4.34亿元、6.09亿元、4.1亿元,分别居于全市第7位、第4位和第8位,地方财政自筹能力弱,地方配套部分远超出财力范围。加之边境县建设项目储备量小质弱,向上争取整合资金难度大,资金投入总量不足,一定程度影响项目进度。

(四)沿边优势发挥不明显,稳边固边形势依然严峻。口岸对等开放不畅,缅方口岸与我方不对等,造成人员流通不畅,旅游、商贸、物流、文化、加工等产业发展受阻。部分干部群众对于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协同配合力度不够,沿边群众参与建设的主体作用不明显;外籍“三非人员”管控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影响沿边地区社会治安;沿边地区抵御境外宗教文化渗透、电信诈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防艾、卫生防疫形势严峻,缅北地区局势虽有所趋缓,但尚未彻底平息,我边境维稳和防渗透工作任务繁重。

 四、下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明确目标任务,抓实沿边地区稳步发展物质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率先把临沧沿边村寨建成小康村的决策部署,按照“要快、要率先”的工作要求,以“五通八有三达到”为目标加快推进沿边地区建设。

 结合“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做好沿边村寨规划,把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对缅开放、乡村旅游等项目有效衔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一张蓝图管全盘、管到底,注重激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打造一批“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的三美沿边村庄。

 紧紧抓住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沿边地区延伸机遇,扩大项目储备容量,优先安排与沿边地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项目和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创新项目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建管并举原则,积极向上争取管护资金支持,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管护措施,将管护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以村民自治强化监督抓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形成共识,增强群众管好用好项目设施的行动自觉。

(二)着力改善民生,强化沿边地区均衡发展社会基础。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安排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民生扶持项目,建立健全沿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不断缩小沿边地区发展差距,把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动沿边地区事业发展的关键工作抓好抓实,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努力实现均衡发展,有效化解矛盾。注重乡土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支撑,用好用活边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培养方面政策,多渠道引进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人才。

 加大培养新型农民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沿边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健全完善沿边地区“三留守”人员生活保障服务体系。

(三)加强协调配合,拓宽沿边地区快速发展经济基础。进一步提高对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重大意义的认识,细化责任、凝聚合力、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因乡因族制宜、因村因户施策,发展沿边特色产业,提升沿边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从源头上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

 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用好存量政策,创新资金整合使用方式,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支持,减轻地方配套负担,确保政策向沿边一线倾斜、项目向沿边一线靠拢、资金向沿边一线集聚。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社区、村组参与建设,鼓励群众通过集体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建立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齐心协力共推项目建设。

(四)深化开放合作,筑牢沿边地区和谐发展民心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讲话精神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关于“四个先行”的决策部署,发挥沿边区位优势,巩固中缅边境传统友谊,加强对缅合作和友好交流,推进双边口岸升格和一口岸多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执行《云南省边境管理条例》,规范外籍人员入境务工,完善“三非人员”管控体制机制。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要进一步筑牢沿边地区意识形态的安全屏障,立足沿边优势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扎实开展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传承传播好沿边民俗文化,不断提升沿边各族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同心积极主动参与稳边固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管住、管好、管活边境,为更好更快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沿边一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沿边地区在新时代更有新气象。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录入者:曹建文 责任编辑:曹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