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乡村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0年11月2日在临沧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美荣
时间:2020/11/5 8:14:41|本文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点击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张之政市长委托,现将全市乡村旅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市政府领导亲自为乡村旅游发展把脉问诊,亲自率队赴上海市、浙江省、贵州省、昆明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等地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并及时研究部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实践、把乡村旅游作为举全市之力抓好抓实的“三件大事”之一,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和《临沧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强化政策保障,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临沧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建设,为临沧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强化规划引领,全力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编制了《临沧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聚焦“健康、乡村、秘境”主题,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产品业态,打造茶马健康游、田园乡村游、佤乡秘境游三大核心产品,努力推进102个旅游示范村建设,2019年以来,全市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完成投资7.37亿元。新建旅游步道8730米,停车场3个,新建成游客服务中心8个,旅游厕所11个,增设旅游标识牌20块,新建观景台5个。
目前,全市共建成乡村民宿客栈194家,985个床位,特色农家餐饮240家,乡村旅游商品购物店119个,农特产品加工点173个。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以临翔区中山村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设施不断完善,开始崭露头角。
沧源翁丁、葫芦小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凤庆县安石村、沧源自治县翁丁村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沧源自治县、临翔区入选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区),沧源自治县勐来乡、临翔区南美乡、凤庆县鲁史镇,临翔腾龙村、中山村等入选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乡、示范村,占全省评选总数的十分之一;凤庆鲁史镇、沧源翁丁村等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名镇、名村。
临翔区博尚土陶花海休闲体验旅游景区、云县头道水酒谷农耕文化园景区、凤庆县锦绣茶尊景区、镇康县刺树丫口景区、耿马自治县孟定班幸独树成林风景区、沧源自治县班洪葫芦王地景区、双江自治县公弄布朗古茶园景区、双江自治县来冷红景区等乡村旅游景区已成功创建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二)加快项目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生态度假旅游发展区建设,抓住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三张牌”建设等机遇,创新发展模式,做足“生态”“茶旅”文章,引进北京金铉猎奇公司建设轻和•禅野度假半山酒店等新业态项目,从线路、产品和营销三个层面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
全市规划3年内建设13个“半山酒店”。加快推进8县区美丽县城建设,形成了一批“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县城,凤庆县城和沧源自治县城成功获得首批“云南省美丽县城”命名。加快临翔佤山凤城旅游城市综合体以国家5A级景区标准建设,加快冰岛普洱茶古树圣山公园、澜沧江航道(轮渡)旅游区、南滚河国家公园、孟定边关友谊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和投资导向,加强项目储备,共有17个项目进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库,总投资9.35亿元,有3个项目进入增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库,总投资0.37亿元,有14个进入国家发改委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库,总投资71.76亿元,申请专项债券35.28亿元。其中,有6个项目通过财政部审核,总投资22.94亿元,申请专项债券11.27亿元。储备了14个新基建项目,总投资8.983亿元。通过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全市景区提升改造和乡村旅游发展步伐,提升临沧旅游核心吸引力。
(三)提升要素保障,助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八大要素,制定了《临沧市提升旅游“八大要素”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对提升旅游“八大要素”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庄园、公路管理所、公路道班、林业管理站(林场)、水库管理站等闲置资产,将生态保护、绿色康养理念融入其中、完善旅游接待设施,丰富拓展旅游功能,制定了《盘活庄园和公路林业水库管理站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方案》,计划到明年完成4个庄园、2个公路道班、10个林业管理站(林场)、13个水库管理站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改造提升,纳入串进旅游线路,满足游客最愉快、最舒适、最实惠的临沧吃、住、玩、行、购等优质服务,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邀请省内知名旅行社和市内旅行社组成考察团开展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考察调研,精心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通过美丽公路串联起美丽乡村及美丽景区景点,打造出点、线、面结合的临沧精品旅游线路进行推送。
(四)结合核心产业,推动产业+旅游健康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支撑产业,加大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整合和推广,形成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使核心产业和乡村旅游相辅相成,实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田园风光、康体养生、休闲农业、自驾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变成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使茶叶、核桃、坚果等临沧特有初级农副产品直接进入消费层次,延伸农业产业链,乡村旅游已成为农业颇具特色和发展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民族传承与开发行动工程建设,着力在深挖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乡村特色非遗潜能中下功夫,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用非遗文化“撬动”乡村旅游,打造丰富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纪念品、民俗工艺品、文创产品等的加工工业,打造碗窑、芒团、中山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乡村旅游业与农业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局面初步形成。
(五)创新宣传方式,开展“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活动。启动“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活动”,截止10月30日,中央、省、市媒体刊播临沧乡村旅游新闻稿件310篇393条次。“临沧文旅”抖音号、“临沧融媒”抖音号“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话题发布短视频470个,点击量778.5万人次。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等平台连续发布《大美临沧》《临沧等你》《一个美得像梦一样的地方》等10首新创作文旅歌曲,点击量720多万人次,在昆明市级新闻媒体、上海崇明区级新闻媒体及抖音号、快手号刊播《大美临沧 美在乡间 花开四季 香飘八方》乡村形象宣传片等新闻报道,点击量530多万人次。
持续在上海、昆明等城市开展“佤山风”系列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讲好临沧乡村旅游故事,掀起新兴乡村旅游目的地宣传热潮,吸引广大游客深入临沧乡村旅游景点体验。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38.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330.92万元。
(六)采用多种模式,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认真组织市、县、乡三级“游云南”APP业务培训班824场次40272人,组织29名村官参加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2019年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培训。组织市内民宿客栈及餐饮业主赴邱北普者黑仙人洞村进行跟班培训学习。邀请省内外专家培训乡村旅游规划与建设、乡村民宿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及经营管理、乡村旅游体验解说设计等73场次4099人次。
(七)规范旅游市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坚决落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等规定,按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要求,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在结合全市开展提升旅游“八大要素”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行动的同时,同步组织好旅游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规范全市旅游市场秩序。
制定了《临沧市旅游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对旅游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做到“目标实、打得准、下手狠、见效快”,严厉查处涉旅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治理旅游市场乱象,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旅游市场监管能力、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旅游文明执法环境,为赴临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目标新部署相比,与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解放不足,资源整合不够,定位不够精准,规划相对滞后;二是培育支撑产业,延伸产业链方面发展方面研究不够;三是深挖文化内涵,把产品做精做细方面存在不足;四是旅游要素配套能力不够,存在短板较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全国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一带一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旅游强省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聚焦“健康、乡村、秘境”主题,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把临沧建成最美丽的地方、云南省健康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康养旅游胜地。
(一)以迎接铁路、高速公路进临沧为契机,统筹抓好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工作落实。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由于长期受交通、观念、开发水平、开发资金的制约,旅游业起步较晚,许多宝贵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与传承,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建成通车,临沧旅游的硬环境得到了大力改善,临沧将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全域健康乡村旅游目的地,我们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部署要求上来,把抓工作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时,积极筹备好今年的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大会,通过大会提升乡村旅游建设能力和动力,全面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争取明年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大会在临沧召开。
二是加强“需求侧”研究,站在游客的角度来思考,到临沧后想体验什么样的产品,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合理配置产品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八大要素品质,抓好旅游“八大要素”提升,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各项工作成效和质量。
三是结合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积极整合国家、省级、市级各类资金,支持对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县、乡为主,盘活现有资源,有效吸纳集体、民营和居民个体进入休闲农场、乡村民宿、农业庄园等开发领域,推进大众休闲类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全方位把临沧乡村旅游各项工作向前推进,为今年年底高速公路、铁路进临沧迎来第一次旅游高峰做好充分准备。
(二)以建设“一个美得像梦一样的地方”为目标,打造一批品牌旅游示范村。强化品牌意识,加大乡村旅游品牌目的地培育和宣传推介,打造旅游品牌示范村。在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中优选20村进行重点打造。全力推进重点旅游示范村“白改黑、黑配黄、墙改篱、花配树、蓝改彩、房配景、杂改序、天配地”工程,统筹开展村庄景区化建设改造。
一是遵循“尊重农民意愿、保留乡村风貌、突出地方特色、节约农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五大原则,充分利用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成果,依托已有自然条件,因形就势,合理布局房、田、林、路等元素,对每个示范村规划布局、民居改造、村庄道路整治、村庄环境整治、公共活动空间整治、绿化整治、垃圾污水整治等制定出详细规划和方案。
二是实施“白改黑、黑配黄”工程,推进示范村道路改建。扩宽并改造每个村进村道路和环村进户道路,把水泥路改造成柏油路,配套黄色交通标志线,安装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标识系统、停车场等交通服务设施,提升村庄档次,方便村民出行。
三是实施“墙改篱、花配树、蓝改彩、房配景”工程,做好示范村房屋改造。按照统一规划的建筑风格,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实施房屋改造,把围墙改造成绿篱,把蓝色彩纲瓦变成彩色屋顶,每个村突出一种特色树种和特色鲜花,在村内主要道路、村道两旁种植不同档次的花草树木,对整个村庄进行分层次立体绿化。
四是实施“杂改序、天配地”工程,抓示范村环境卫生整治。把杂乱线的管网线路理顺规范,全面杜绝村内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现象,建立健全村级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制度,配设垃圾池、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引导村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每个村庄至少配套建设一座A级旅游公厕,树立村庄旅游品牌形象。
(三)以“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为切入点,掀起临沧乡村旅游宣传热潮。一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全国知名网络玩咖和专业团队,到重点村开展“最美丽村庄”宣传短视频拍摄,突出村庄特色主题创意,以全新视角方式切入,吸引大众眼球,掀起开展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热潮。
二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好到昆明、上海等城市开展“佤山风”系列文艺演出、线路推介、企业座谈等活动,掀起临沧新兴乡村旅游目的地宣传热潮。
三是加强与昆明市帮扶合作,在昆明日报、昆明广播电视台和昆明信息港、“掌上春城”微信公众号等昆明市媒体版面、网页刊播“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活动内容,运用昆明市媒体的影响力吸引昆明市民到临沧寻找最美丽村庄。四是与东航加强合作。以沧源、双江两县为重点,开展全市乡村旅游产品宣传,通过东航的平面媒体、电子媒体、互联网媒体等平台进行推广。
(四)以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为平台,培养一批乡村旅游实干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体系,激活群众内生动力参加家乡建设,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
二是建立村“两委”人才吸纳使用机制、运行机制,将品行高尚、思想灵活、公道正派、群众公认的产业大户、民宿业主、餐饮业主等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村级组织,实现农村组织振兴,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三是注重外来人才培养。依托现有茶叶、竹艺、土陶、手工造纸等特色产业,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旅游管理、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到临沧开发创客基地、研学基地、精品民宿等业态,积极投身临沧乡村旅游事业发展。
四是加强乡村旅游人才理论和技能培训,采取送教下乡方式,向示范村村民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理念、民宿客栈建设运营、特色餐饮服务技能等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服务水平,造就一批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
(五)以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在策划、包装一批吸引力强、可行性高的景区、汽车营地、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同时,全面落实昆明临沧加快旅游合作协议,针对昆明市等旅游大市场,积极举行新闻发布会、“佤山风”文艺演出活动、旅游线路推介、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推介、非遗产品展示活动,充分展示“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形象,不断提升临沧旅游知名度,增强市场吸引力。
积极引进知名酒店运营商赴临考察,加大临沧“茶旅”“农旅”融合项目推介力度,多方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成效。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