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会议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情况的报告

——2019年10月25日在临沧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朱 媚

时间:2019/10/30 12:28:03|本文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点击数: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市长委托,现将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沧市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临沧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3所,其中: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1所,高级技工学校1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未评定等级职业学校1所,民办职业高中1所。成立了云南开放大学临沧开放学院,组建了临沧市凤庆县茶叶职业教育集团、临沧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及临沧卫生职业教育集团3个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云岭教学名师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成立了临沧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校园创业平台和创业园等。

 目前,全市有中职在校生27622人,在校生普职比为1:0.75;毕业生就业率为97.53%,其中:在市内就业约67%,昆明等省级企业20%,省外10%。有教职工989人,专任教师860人,外聘教师17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8.72%,其中:“双师型”教师38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23%。

 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3人。开设有农林牧副渔类、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等20余个大类,农林、医护、旅游、商贸、艺术、信息技术、学前教育、机械、汽修、茶叶、畜牧兽医、电子电工等100多个专业。

 有省级骨干专业6个,市级骨干专业31个。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1个,考评员350人,可开展鉴定工种43个。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1116.91亩,校舍建筑面积33.29万平方米,较2008年的11.64万平方米增加21.6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3亿元,较2008年的1.3亿元增加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03亿元,较2008年的0.21亿元增加0.82亿元。

 职业学校在校生达2.76万人,较2008年的1.9万人增加0.86万人。2011—2019年共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约8万人,2016—2018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乡土人才3002人,每年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30万人次,每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约0.9万人。

 二、全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情况

(一)抓改革、重创新,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有效解决行业办学逐步被弱化问题,2005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全市教育综合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将原由农业、发改、卫生及人社部门主管的临沧农业学校、临沧财贸学校、临沧卫生学校及临沧高级技工学校调整由市教育体育局主管,原主管部门为协管,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将县教师进修学校合并职业学校成立职教中心。

(二)抓保障、固基础,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为进一步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我市制定出台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立财政投入动态调整机制,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5%;新增财政教育支出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提高财政职业教育支出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市、县(区)每年安排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设施设备、骨干专业建设;继续保留市直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计划补助资金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同时,积极争取各类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累计投入资金约7亿元,实施了临沧农业学校、临沧财贸学校、临沧卫生学校、临沧技工学校,云县、镇康县、耿马县、永德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整体搬迁建设,实施了凤庆县、双江县、沧源县职教中心的改扩建工程。

(三)抓宣传、扩影响,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我市历来重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特别是自2015年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以来,全市每年都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

 2018年开展了以“职教改革四十年 产教融合育工匠”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为主题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指示精神,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特别是初高中毕业生和家长认知职业教育,了解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引导初高中毕业生根据自身实际理性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四)抓招生、上规模,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落实“双线五长”中职招生工作责任制,拓宽生源渠道,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举方式,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体育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采取全日制、东西协作计划、综合高中试点、注册召回招生等措施,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把每年的中职招生计划纳入市对县(区)和市直职业学校教育目标考评内容,明确目标任务,抓住时间节点,建立中职招生联动工作机制。同时,积极与市外高职院校合作举办“五年制大专”“中高衔接”招生,组织“三校生”考试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增强办学吸引力。

(五)抓竞赛、强技能,学生专业技能不断提升

 为营造“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竞赛”的良好氛围,制定印发《关于加强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每所职业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校内各专业师生技能竞赛,选拔参加市级技能竞赛选手;市级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市职业学校实施技能大赛,选拔参加省级技能大赛选手。

 2010年以来,我市参赛师生及获奖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我市9所中等职业学校193名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63个竞赛项目,共84人获奖。同时,认真抓好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过关培训,2015年以来,临沧卫生学校国家护士资格考试过关率和临沧财贸学校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合格率位列全省中职学校前茅,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六)抓培训、提素质,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临沧市职业学校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参加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行动计划培训,支持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临沧农业学校与临沧市烟办合作主编《烟草生产技术》被列入中等职业教育农业部规划教材;临沧财贸学校与企业合作,完成了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和excel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列入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和21世纪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临沧财贸学校主编的《会计电算化实务》列入“十三五”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等;临沧卫校主编的《药物应用护理学网络课程研发与应用》获临沧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抓内涵、促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是由市教育体育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职业学校“三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职业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是组织举办以“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做魅力班主任”为主题的全市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素质竞赛,进一步提升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业务能力。

 三是举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课堂教学竞赛,搭建提升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建设平台。

 四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在进一步优化老专业的基础上,审核新增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客户信息服务、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轨道交通、空乘地勤等7个专业。

 五是组织职业教育考察团到福建、广州等省份的企业和学校座谈,加强职教合作交流。

 六是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工作,深入推进我市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全市教育和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良性格局。

 七是在职业学校开展质量年度报告、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八是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组织与制度建设,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步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九是认真配合市委组织部和云南开放大学,抓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项目的实施工作,目前,开放教育本专科、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项目及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共4374人。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临沧市通过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全市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临沧市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临沧市的职业教育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表现在:

 一是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依然存在;二是教职工编制不足、专业教师缺乏;三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双线五长”中职招生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四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五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待加快构建。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通过继续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推动临沧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履行政府职业教育责任

 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大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落实地方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5%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落实到位,并根据财力情况逐年有所提高。统筹做好职业学校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建立健全各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认真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及时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同时,支持职业学校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职业教育用人机制,鼓励、支持职业学校在学校总编制内,从行业、企业招聘紧缺急需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担任专业课和实习指导兼职老师,所需工资由财政拨付。

(二)强化措施,切实抓好中职职招生工作

 认真落实“双线五长”中职招生工作责任制,拓宽生源渠道,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举方式,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体育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采取全日制、东西协作计划、综合高中试点、注册召回招生等措施,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育制度,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三)不断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改革

 根据《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临政办发〔2018〕149号),按照权责分开、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要求,落实和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努力探索建立多种途径的校企合作机制。

 制定并落实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的优惠政策,调动行业、企业深入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发挥职教集团内涵作用,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解决因设备不足,专业课设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和交流制度。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积极营造更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和社会环境,切实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力。

(四)抢抓机遇,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抓住补齐职业教育短板建设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临沧职业学院和临沧技师学院建设工作,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启动实施临沧职业学院和临沧技师学院建设,打破中职毕业生升学的“天花板”,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补齐临沧职业教育短板,构建临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临沧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逐步缩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录入者:曹建文 责任编辑:曹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