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街31号
时间:2017/12/15 8:57:21|本文来源:云县委党校 |作者:董 琴|点击数:
同学街31号,一间20平米见方的店铺,位于云县三江半岛后侧的街业街上。这里是户外运动爱好者自愿结成的群众性体育社团——云县户外运动协会。
这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83名成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崇尚自然豁达乐观,通过健康的户外运动,找回逝去的真诚,找回生活的激情,让生活源于自然又返璞归真;这是一片充满真爱的小天地。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爱心捐助,关爱山村儿童。爱的火苗,燃烧在这个小小的角落。他们遵守公序良俗,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健康生活。他们锻炼着,奉献着,快乐着。
我去过同学街31号很多次。因为需要,因为被吸引。
第一次去,是国庆期间买自行车,我和女儿沿朋友推荐的地址,找到同学街31号。不大的店铺,外间摆放着为数不多的自行车,一部分支在地面,一部分挂在墙上,排列整齐却又随性自然。里间隔成两层,下层是仓储间,上层布置成客厅样式,显示主人的别具匠心。
当时,从没想过我会很多次坐在那儿信口神聊海阔天空。人生是一个未知数,在此时,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挑选自行车时,车体很轻的一款,携带方便灵活,可是坐垫太高,只得作罢。也有三、四万元价位的,挂在墙上,想到只是休闲时骑一骑,最后选了价格适中、车体偏小的两辆自行车。协会工作人员为其组装车子,安装调试结束,绕三江半岛一圈,感觉不错。
时值国庆假期,我把自行车装入后备箱运回故乡。几天时间里,我和女儿在故乡的护林防火路上纵情骑行,两旁茂密的植被、盛开的小花、峦嶂层叠的远山近廓尽收眼底。地势开阔,群山起伏,穿梭在优美环境中,重复千遍也不厌。
第二次去,是更换自行车链条。一个将暮未暮的黄昏,我骑车到同学街31号,把车交给维修车辆的小杨,信步走上阁楼。
等候的时间,与会员们闲聊,从阁楼横梁上所贴的协会会员参加自行车越野赛奖状聊起,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青海湖和“三江源”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为主题,展示“三江源”生态保护对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聊莫凡与麦田爱心公益,很多协会成员都曾参与过麦田爱心行动,到漫湾、到凤庆、到临沧帮助山村的贫困学生;聊协会正在组织的志愿行动,计划给河中完小的孩子们送书包、体育用品和学习用品,他们深深感动了我,随即捐200元,请他们代我为那些农村孩子献上一份爱心;聊骑行爱好者的远游,那时,一个协会成员用了16天的时间骑行了西藏1680公里的里程,他说,进藏的路,每一条都有着似乎永远也爬不完的高海拔的垭口和望不尽的风光,还有路上偶遇的那些满怀慈悲的人们和他们的故事。
他说,在那遥远的天边,有这样一个信仰的王国,他们不畏旅途艰辛风雨兼程,不怕泥沙碎石生命危险,只为那湛蓝的天空和圣洁的雪域,只为那遥远的神秘,只为大昭寺的钟声在心中定格成永恒。
第三次去,是参加协会组织的徒步凤庆最高峰黄竹岭活动。天刚朦朦亮,我赶到同学街31号,与登山队员集合,签定徒步安全责任书,跟随队伍向黄竹岭进发。
那一天,会员们完成了25公里的徒步登高,那是超出体能极限的一次户外运动,但也享受到了“山高人为峰,一揽众山小”的人生豪迈,也享受到旅途穿越中那应接不暇的原始丛林风光。什么叫天人合一?什么叫返璞归真?什么叫物我两忘?那些超越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命题,都可以在徒步穿越中找到答案。
第四次去,是加入云县户外运动协会的那一天。我熟读协会章程,交了120元会费,签了协会免责声明,领了协会给我发的会徵、协会骑行服,从此,我在协会安了家,协会用“82号”为我命名。
当晚,协会组织者在同学街31号筹备云县自行车越野赛暨公路跑步越野赛事,让我一起商议。当我去到那儿,协会班子成员坐在客厅,喝着大碗茶,争论着筹备的一些细节。有人给我端上一碗,我想起了刘备张飞关羽的桃园结义,举起碗一口喝干,喝出酒的豪放。
我去过同学街31号很多次,以后还会再去,因为这里有我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