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在山的那头
时间:2018/4/27 9:56:25| |作者:左曼祎|点击数:
喜欢自驾,因为可以随着路的延伸,看见路两旁的风景,但却没有想到去琅勃拉邦的路,这样漫长和艰辛。
早上8点,从磨丁口岸出发,沿着山路,一路风尘,弯弯绕绕,离这座老挝古都的距离,还有多远?路两旁不时有小孩向经过的车辆招手,讨要零食,打开车窗,他们一哄而上。朋友说:“为什么这群孩子,学也不上,要在路边等着别人给东西?”这些孩子的距离跟车里游客的距离有多远?跟山外的世界又有多远?
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或Louangphrabang),也被称为"銮佛邦"。 位于南康江与湄公河汇合处,形状类似"L"形半岛。是老挝著名的古都和佛教中心。早在2千年前,琅勃拉邦就是一个老挝部落的都城,当时叫做孟沙瓦,意为“王都”。
1353年法昂统一老挝,建立澜沧王国,就将都城定在这里并改名川铜(意为“金城”)。1560年起,因供奉来自高棉的"勃拉邦"佛像,改成现在的名字。现在,这座金佛仍然供奉在琅勃拉邦的一座佛塔内。
接近琅勃拉邦的路上,往窗外望出去,落日掩映在丛林间,铺在江面上,有一种落寞又宁静的典雅感。到达琅勃拉邦已经是晚上。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小屋在街道两旁排开。
住的酒店还算满意,有我想要的东南亚风情。酒店角落里有法文书,法国人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清晨早早起床,坐上这里的双排车(也称du du 车)去看布施。虽然是在热带,但琅勃拉邦的清晨依然有些寒风瑟瑟,路上已经有虔诚的当地人,跪在地上,穿着袈裟的僧人路过,他们便将篮子里的食物虔诚地放到僧人的篮子里。来到布施地点最集中的地方,有不少摊主在这里售卖布施需要的物品。
有游客早早地付钱买布施的位置,买了布施的物品,来体验这个仪式。穿着袈裟的僧人一排排走过,接受布施。
留下他们需要的物品,其他就丢在一旁干净的篮子里,等着那些篮子里的东西被分给其他饥饿的人。
据说,布施这个仪式,在老挝,在琅勃拉邦才有完整的保存,然而,这项仪式也不免和商业联系起来。看着这个过程,我不止一次想起贝拉·迪克斯的书名《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生产》。里面写到一句话:“在保持消费者注意力的斗争当中,城市设计似乎不再满足于被注视,而是寻求构造一整个活生生的感官世界。”
参观完布施,天亮了。布施地点在河边。清晨的湄公河,开阔又有曲线,静静地向前流淌。
咖啡馆和小店沐浴着晨光。这里的街道体现了19-20世纪欧洲殖民者建造传统建筑与城市结构的融合,既有法国人留下的痕迹又有东南亚国家的浪漫典雅,是两种文化的融合,也是属于琅勃拉邦的精致与风情。
尽管不免被现代商业洗礼,但相比其他地方,这里却有一种难得的从容:一座曾是法国殖民地的小城,安静地在湄公河畔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
这里就像龙应台在《慢看》中说的那样:“反正就是这样,时间怎麼流都可以。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
赶早市,披着用老挝手工棉织出的丝巾的妇人,身上有一种从容的优雅,将一桌锦绣展示给客人。
年轻的女主人在摊位前,手里边织着披肩,边用英语说出:”hand made。”换成其他情境,我会质疑是不是手工。在这里,我却毫不怀疑的相信了她的话。手工披肩纹理细密,质地柔软又实在,一块手工披肩标价16000基普,我和朋友跟店主讲价,以120000基普(相当于100块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在国内,很难用这样的价格买到手工披肩。
早市里有一种烤蜂蛹,用树叶包裹蜂蛹放在炭火上烤,只要5000基普,相当于4块人民币,价格很便宜。
在早市,你可以看到某种旧式文明的保留。新旧与内外就在这座小城交替着。
看过布施又赶完早市后回到酒店,吃过早餐。我们又走上街头,参观王宫和香通寺。
这座王宫在1904年建在湄公河边,作为Sisavong国王与家人的住宅。1959年,国王去世后,王位由他的儿子Savang vatta 继承。1975年,老挝发生革命,国王被赶出王宫并流放,这座王宫从此被改建成博物馆。
王宫内禁止拍照,在大厅里展示着各种王室艺术品、生活用品和宗教用品。墙上有关于老挝传说的壁画,伴随着游人的行走路线,分段落并用英文和图画讲述:一个怪兽企图夺取王位,取代王子的地位。王子历经磨难,终于成为国王,与妻儿团聚的故事。国王曾经工作和居住的地方,简洁典雅,器物精致,这里并不是蛮荒之地。琅勃拉邦不仅是古都,还是上寮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安息香、药材、木材、柴炭和粮食的集散地。
香通寺里,峭壁飞檐,墙上的壁画或以黑色为底,金色游走其中。
或以红色为底,再以其他纷繁富丽的色彩点缀,上面的内容为生命树以及老挝的传说,或沉潜激越,或华美灿烂,充满着异国情调。
走在街头,椰树与有造型感的王宫寺庙掩映,那是一种东南亚国家独有的,大气的精致。
路边有咖啡馆,咖啡馆里有很多欧美国家的人,或是三两坐在一起,侃侃而谈。也有随意将头发盘起来,穿着休闲,戴着墨镜的妇女,坐在咖啡馆前,自顾自地看着街景。
在这个空间里,感觉每个人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过自己生活的自信。跟店里工作的帅哥说:“We want two cup of ice coffee。”他马上反应过来:“冰咖啡。”
感叹他的中文表达能力,他回了一句:“我正在学习一点中文。”来的路上,看见不少中国餐馆,也有不少用中文挂牌的地方,中国与老挝就这样发生着联动。
感觉像走了一次清迈的简化版,但是在参观过程中,又处处流露出老挝人的精致和文化底蕴。我们习惯用“先进”与“落后”来区分地域。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有时,我们可以去除某种文化偏见。
到琅勃拉邦必到一个景点:光西瀑布。光西瀑布藏在密林间,开着车在弯绕的公路间行进了18公里左右。再走过一段林间小道,终于听见潺潺流水声和嬉闹的人声。
碧池清泚,落差扬瀑,很有层次感。进入里面游泳,这次旅途的遗憾、疲惫以及一路风尘也被潺潺流水洗涤。
夜幕降临,可以来到清风徐徐的江边,吃当地的露天小火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坐在这里,喝着老挝啤酒,或者椰子汁和其他饮品,将牛肉、鱼丸、玉子豆腐、蔬菜等食材放进火锅。
在这里,火锅也可以吃得既热闹又不疾不徐,还有某种特别的情调。从吃江边火锅的地方穿过小巷,就是熙来攮往的夜市。
夜市里有各种水果、椰子做的小碗、手工做的小本等等。这个国家并不是荒芜平淡与贫瘠的,在夜市,我看见属于老挝人的色彩美学。
这个国家的人其实很注重色彩。摆摊的女士们化着妆,面带笑容,或用老挝语说一句:“Sabaidee”(你好)。或用简单的英语跟你对话,这是我体会到的一种平和的优雅。
尽管一身疲累,这次在琅勃拉邦也有很多遗憾和不如意,但是,小城还是带给自己一种亲切感。在这里,可以用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里的话来形容:“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用杜拉斯《情人》里的话作为本篇游记的结尾:“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小贴士:自驾是一种灵活性比较强的方式,如果选择自驾,以2-3辆车结伴而行最适宜,不要超过5辆车是最好的。在磨憨口岸可兑换一定数量的老挝币,兑换比例一般是1:1200, 建议兑换500块左右人民币备用即可。进入老挝,可在银行柜员机上取款,也可在琅勃拉邦夜市或其他地点兑换,兑换比例一般为1:1260;老挝公路弯绕曲折,建议在路上做好充足准备,备足路上所需饮用水,水果和零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