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推动临沧“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
时间:2019/3/13 14:29:58|本文来源: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作者:杨世吉|点击数:
今年2月19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1个、新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个一号文件就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顺应新时代发展形势和要求,立足国情农情,开启了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学习和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意义重大。
一、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实质,把握工作方向
(一)全面理解文件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8个部分,包括: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二)全面理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数千年来,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重农”的传统。从“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到“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从“农,天下之大业也”到“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农业兴,则天下安;农业衰,则社稷危”。数千年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铸就了我们“重农”的基因和底蕴,奠定了一个大国发展的坚实基础。事实说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意义重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
(三)全面掌握今后的工作方向。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四)全面理解文件的政策保障机制。文件强调,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五)全面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改变“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切实把“优先”体现出来,动真格、见真章。
二、对标对表,认真分析临沧“三农”工作面临的现实和问题
临沧历来都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抓“三农”工作,无论在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还是在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农村基层组织创建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有些工作甚至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临沧的“三农”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基础不牢,农民增收困难。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单一粗放的现状难以改变。
三是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劳动力就业和对财政贡献率较低,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培育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人口老龄化,人才流失,空壳现象突出,农村党的基础组织建设创新载体不够,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形式多、实效差。
四是乡村治理结构不健全,矛盾纠纷多,问题多,村规民约流于形式,约束力不强。村组干部报酬待遇低,考核管理机制不健全,积极性不高,为群众办事服务能力不强。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网、学前教育、养老服务、环境污染设施、绿化、亮化、美化设施、公厕、停车场、公共活动场所,医疗等公共设施严重短缺。
六是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脱贫攻坚等遗留问题较多、欠债较多、解决难度大。
七是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薄弱,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济主体发展滞后,农村电商平台及物流配送等发展滞后,农村各项改革障碍和阻力较大等。
三、抓好贯彻落实,推动临沧“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
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意义重大,我们要立足临沧实际,当前要着力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全市脱贫摘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贫困村的情况各不相同,脱贫致富没有统一的样本,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困难群众时多次强调:“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进一步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坚持苦干实干,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些要求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临沧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再接再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谋划脱贫攻坚工作,统筹协调、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确保按时出列摘帽。
同时,要认真分析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反映出来、总结出来的一系列经验和问题,特别是要高度关注遗留下来的债务问题,务必从政策机制层面加以重视和研究化解,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债务风险,研究解决好脱贫攻坚“夹心层”问题,进一步从政策机制层面解决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一系列对接、衔接、成果传承和转化等问题。
(二)认真开展好“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工作。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意义重大。全民规划,充分体现了我的家乡我规划、我的家乡我作主,充分体现了全民皆兵、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的全域规划,对于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提升干部的规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规划工作应当结合实际、行得通、真管用,规划务必从全市全县全乡的视野和角度通盘考虑、集中统一,防止过散过乱、零零星星,从规划定位、内容、特色、特点、项目政策资源等方面统筹协调。
要坚决防止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规划与当前各项工作几张皮现象,要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筹部署、同步跟进落实。坚持边规划、边对接、边争取、边落实、边实施的工作方法,不等不靠、创先争优、抓出典型、抓出经验、抓出成效。同时要注意调动多方面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规划家乡行动取得实效。
(三)牢固树立产业振兴理念,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农业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农村发展的助推剂。要做实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农业,积极提升和发展茶、糖、核桃、澳洲坚果、烤烟、畜牧、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在做实做优基地,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上下功夫,同时兼顾好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三者的利益关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落实好乡村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经营初加工,支持县域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让加工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要培育扶持一批农村第二、三产业集体经济组织,打造一批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特色民俗村落、名特优农产品、传统餐饮美食、物流配送、养老服务、花卉苗木、民族民间艺人和工艺保护传承等新兴产业。
(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短板,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整合,使农村的水、电、路、网、教育、医疗、养老、治污等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同时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加以研究,切实在加强农村文物文化遗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宗教场所、古桥古洞、民间老宅、古树名木等挖掘传承和保护上做文章,以乡村旅游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全面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加大乡村治理力度,确保农村和谐稳定。要选举配强乡村振兴理事会、制定章程、使其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制定完善一个管用的村规民约,将婚丧喜事、讨亲嫁娶、尊老爱幼、子女教育、民风民情、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民居建设改造、传统餐饮、宗教活动、传统节日庆典、传统村落文化活动等通过村规民约形式加以规范,约束自律。根据村情民情及社会治安及矛盾纠纷情况适当设立警务合作点、治安联防点等,切实加大农村赌博、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非法宗教活动、家庭暴力等活动的治理和打击力度。
要探索在农村设立法律讲堂和道德讲堂,疏导群众心里、平衡邻里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逐步建立治理有效、共建共享的农村治理新机制,促进和谐乡村、平安乡村创建。
(六)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首先要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
同时,要结合实际,针对临沧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情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维,用临沧曾经创造过的“一体两会”“坝胡经验”等有效做法作为借鉴,不断启迪思维,创新模式、创新载体、创新做法,探索总结出符合临沧实际而且经过实践证明、管用有效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
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研究解决全市77个乡镇(街道)正常运转的经费预算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探索村民小组长履职补助机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保障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等其他必要支出。
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重要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和统筹推进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农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