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时间:2018/4/13 8:37:07|本文来源:沧源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赵 毅|点击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沧源阿佤山边疆“民族直过区”实际出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全面小康的世界佤乡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立足当前、面向长远,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具体部署。并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沧源要紧扣3个贫困乡镇、30个贫困村、1.9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目标,实现2018年脱贫摘帽的庄严承诺。实施精准脱贫。按照“六个精准”要求,聚焦贫困乡村、贫困农户,大力实施1000个以上项目,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积极争取各方帮扶支持,扎实推进安居房建设,全面补齐贫困乡村发展短板。
夯实致富基础。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按照“长短结合”方式,壮大特色农林产业,种好珍贵用材林等“致富树”“子孙树”,实现乡有特色主导产业、县有加工龙头企业目标。
强化公共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坚决杜绝因病致贫返贫,让贫困学子上学无忧,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引导观念转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着力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成效。在2018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基础上,用两年时间对标巩固脱贫成果,到2020年,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二、培植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品牌响亮的世界佤乡
依托民族生态文化,努力把沧源打造成世界佤文化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把县城打造成佤文化精品旅游城市,建成翁丁原始部落、崖画谷两个AAAAA级景区,把葫芦小镇建成旅游商品集散中心、佤族精品文化体验中心,统筹推进南滚河国家公园旅游区、红色旅游区、中缅跨境旅游区建设,加大嘎多、勐卡、芒黑等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力度,开发以芒回水库度假区、芒摆有机茶度假庄园为代表的一批康体休闲、养生度假、文化体验项目。
申报开通跨境旅游线路,打造“探秘金三角”旅游新名片。深度挖掘佤文化资源,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影响力和观赏性、参与性强的佤文化精品,力争每年有一批新的佤文化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不断提升办节水平,积极推进旅游精准营销推介,全方位“讲好沧源故事、唱响沧源声音、舞动沧源形象”。今后五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32%以上,旅游收入年均增长45%以上。
做优做精农林产业。严守52万亩耕地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地10万亩、糖料核心基地10万亩,种植澳洲坚果2万亩,建成生态茶园5万亩,发展生物药材、特色瓜果等种植面积12万亩以上。以特色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发展壮大特色有机休闲农业,加强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一批农业“小巨人”,把沧源打造成舌尖上的生态园区、观光上的绿色景区。
培育特色新型工业。推进沧源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积极扶持壮大佤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加工业。今后五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0%以上。
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高效便捷的世界佤乡
坚定不移打好“五网”建设大会战,建成有效支撑沧源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市、全省发展大局的基础设施体系。建成内畅外通的路网。快速推进芒市至孟连高速公路耿马(勐撒)至沧源(勐董)和沧源(勐董)至岗莫标山高速公路、南伞至清水河至永和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推进立孟二级公路、直过民族自然村通路工程等建设。
今后五年,开工建设高速公路80公里,二级公路里程达240公里,所有建制村、60%以上自然村实现通畅,让群众出行更方便。建成功能完善的航空网。根据文化旅游发展需求,适时增加航班密度,积极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把沧源建成区域性航空节点。
建成内强外联的能源网。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1.45亿元以上,改造“一户一表”1.53万户,供电可靠率达99%以上,建成清洁、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建成安全可靠的水网。完成东丁水库、芒回水库、英永水库建设,有序推进永董等11座水库及渠系配套工程和芒卡、勐省、岩帅等9个集镇供水项目建设。
今后五年,全县防汛抗旱能力显著提高,建制镇集中供水普及率、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水利化程度达50%以上。
建成共享高效的互联网。全面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网络速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扩大电子商务平台在自然村的覆盖面,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发展。
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佤乡
坚持尊重自然、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沧源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世界佤乡、心灵家园。
全面从严管控。围绕“全域规划控制、全域标准建设、全域精细管理”目标,加大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力度,以“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建设“有规可依”,让管理“有章可循”,让广大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提升人居环境。深入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创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把县城打造成佤文化旅游精品城市,申报打造一批佤文化特色村镇群落,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产业提升、村庄改造、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素质提升、乡村治理“七大行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今后五年,城镇化率达40%以上。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宜居的世界佤乡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争当全市、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努力把沧源建成舌尖最安全、枕头最安稳、呼吸最安心的大美之地、养生天堂。
建设绿色沧源。大力推进“森林沧源”建设,实现“县城森林化、乡镇全绿化、村庄林果化、道路林荫化”目标。今后五年,25度以上陡坡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建成5个300亩以上的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
强化节能降耗。贯彻落实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从源头控制能耗,所有重点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增强制度效力。严格环保执法,严肃责任追究,坚决落实生态文明绩效考核、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实现“洁净沧源”目标。
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建设活力强劲的世界佤乡
抓好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主动融入全市、全省对外开放战略,努力把沧源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开放前沿、重要节点。
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降低企业成本,助推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发展。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市场体系、财税金融、文教卫生、生态文明、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深入贯彻实施《云南省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推进沧源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申报建设永和口岸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加工区、免税商贸区,建成永和口岸边民互市街,降低通关成本,切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今后五年,边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不断深化对内合作。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到沧源投资兴业。加快急需人才、高端人才引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今后五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8%以上。
七、保障改善民生福祉,建设普惠共享的世界佤乡
不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让佤山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发展优质教育。深入实施14年免费教育,完成教育“改薄”,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化、高端化。今后五年,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72所,实现各阶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高医疗水平。
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卫生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积极培养佤医佤药人才。深度挖掘佤族医药资源,发展医养结合、康体养生产业。完善社保体系。实现新增就业9500人以上,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1.2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达95%以上。加强老年人保障工作,实现乡乡有敬老院、村村有老年人活动场所目标。加快城乡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条件。
八、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建设团结和谐的世界佤乡
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把沧源建成全市、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促进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民族特色乡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特色村,大力弘扬“佤山人民心向党、各族人民一家亲”的团结和谐精神。
推进平安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社会应急联动工作,打好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坚决打击非法宗教势力,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化解矛盾。依法依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稳妥化解矛盾纠纷,坚决抵制“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信钱不信法”现象,彻底扭转社会风气。
建设法治沧源。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一批具有佤乡特色的地方法规。抓实强边固防。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智慧边境”建设,全面提高管边控边活边能力,确保边境安宁、边防巩固、边疆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