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研究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谋划临沧发展新跨越

时间:2017/12/25 9:51:29|本文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外事华侨工委 |作者:李忠平|点击数: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重大意义。我们要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吃透临沧市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切实谋划和推动临沧跨越发展。

 一、当前临沧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临沧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对比东部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临沧的发展仍然十分滞后,贫困面大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市场化程度低、对外开放局面打不开等等。具体地讲,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动脉”不通、“筋络”不畅、功能不张,以“五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经济发展的基础薄弱、功能不强。在中央和省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下,目前,临沧通往省会城市和外州市的高速公路、铁路正在加快推进,但出境达洋的高速公路、铁路尚在国家层面的构思之中,融入南亚东南亚、开窗向洋、面向世界的发展蓝图尚未启动构思,临沧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发展“动脉”内通外不通的制约局面;以广大农村贫困地区为主的公路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但点多面广、量大等级低,建设难、维护更难,连接“动脉”的这些“筋络”一时难以得到舒张、完全通畅,部分农村道路不够通达通畅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全面改变;由于点多面广、山高路远,硬件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加之经济收益低,以网络通讯为主的信息交通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致使临沧发展的整体功能得不到全面舒张,临沧发展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

(二)工业发展滞后、三产融合不够、市场化程度低,以招商为主的社会资本投入整体较少,经济发展限于加法式累积、形不成乘数效应。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临沧要发展,最关键、最主要就是投资。钱从哪里来,一是向上要。争取国家投资,投资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

 二是社会筹。通过发行地方债券、设立产业基金、建设投融资平台等手段,直接和间接融资,加大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上的投资。

 三是民间来。通过做规划、备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临沧由于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筑巢引凤”的工作还有较大差距,致使除了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外,其它各行各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特别艰难,社会资本注入临沧发展的量十分有限。

 多年来,临沧立足资源禀赋,在农林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茶叶、核桃、澳洲坚果、咖啡、蔗糖、橡胶等很多产业已经在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主要由于招商难,除了蔗糖产业以外,其他农业产业基本没有大的工业企业、龙头企业带动,没有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长期使很多农业产业面临胎死腹中的危险境地。

 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临沧不能畏惧工业,“谈工色变”,关键是要看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和怎样发展工业。

 临沧130万亩的甘蔗,因为有了几座初加工的糖厂,财税贡献率几乎占到了全市的三分之一。如果800多万亩的核桃、230万亩的澳洲坚果及其他大的农林产业都有几个精深加工企业呢?我们的财税收入势必要翻几番,势必能够给广大农民群众更多收益,势必能够带动临沧第三产业中的若干产业发展,势必能够给临沧带来乘数发展的综合效应。

 临沧是农业大市,农业是临沧的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我一直认为,离开了工业的农业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没有工业带动的农业是做不大、做不好、做不强的,农民是得不到增收、财税是得不到增长、第三产业是得不到繁荣的。

 我们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用工业化的思维和理念来谋划农业,促进农业的三产融合发展。当然,没有工业带动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是畸形的、体系不完整的、不可持续的,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虚无飘渺的。总之,工业弱,三产不呼应、不联动,是临沧经济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关键所在。

(三)有边不活、有边不畅、有边无用,以“民心相通、贸易畅通”为主的“五通”整体不通,先行先试的措施不多、效果不好。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最西南部,与缅甸相连,国境线长290.791公里。临沧是我国通往印度洋最近的陆路通道,处于对缅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临沧的优势在边、潜力在边、影响在边、出路也在边。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临沧有边不活、有边不畅、有边无用,人出不去进不来,民心不相通、贸易不畅通,对缅对外开放的水平比较低。

 二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定调

 临沧,由于争取国家投资不足、自己融资投资较少、吸引社会投资又难,致使投资严重不足,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发展的后劲和动力不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定调,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经济发展进入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所谓“三期叠加”,即: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国民经济总量增大,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放缓的阶段性特征,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刻不容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发挥好,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扭转增速下滑过快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及时采取一揽子刺激政策推动经济增长,从2011年开始,经济增速逐级回落,经济发展进入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定调,给云南等中西部落后省份,尤其是给投资不充足、基础不充实、发展不充分、动力不充沛的临沧带来了巨大挑战。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投入,致使临沧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若干条高速路、铁路纷纷获准立项、开工建设。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像云南这样发展滞后、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在保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速度上可以也可能适当快一些。”但纵观全国,近几年来,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来源于地方融资平台利用政府信用获得,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6年下半年以来各方面投资均有回升,主要投资为基建、房地产、制造业。临沧也是如此。与2009年4万亿的投资周期完全一致,表明此轮周期回升的初始动力并非自发,仍在于财政与货币政策剌激下基建与地产的回暖。

 2017年来,包括“财金50号文”(财政部、农业部《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6个重点领域的建设开发)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均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作出约束。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再次定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的明确定调,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将对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产生制约,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难以保持当前增速,但从各省份的人均基础设施相对量判断,云贵川等省份较全国明显偏低。

 再结合常住人口数量观察,云贵川等省份常住人口增幅均高于全国人口平均增速,表明有提升人均水平的要求,也有人口数量增多的压力。根据当前我国的投资政策取向,可以初步判断,在未来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总体制约的大背景下,云南仍是全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区域,临沧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区域,仍然具有争取投资、加大投资的政策空间,仍然处于加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临沧务必像抓前一轮国家拉动内需,大上“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大机遇一样,毫不松手、坚定不移地抓好国家投资。

 三、意见建议

 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临沧实际,顺应发展的时势,要实现临沧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应该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机遇,打通“动脉”,疏通“筋络”,增强临沧跨越发展的整体功能。临沧发展的最大瓶颈、最大制约是交通滞后,是缺乏以铁路、高速路为主的低成本便捷交通,是缺少一条以临沧为节点连接我国内地和南亚、东南亚,直至印度洋的内联外通的大通道。打开亚洲地图,临沧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最西南部,从昆明划一条线连接印度洋,最近、最便捷的连接点就是临沧,历史上滇缅铁路经临沧而出就是这个原因。临沧的大开放就是大发展,临沧的大发展必须大开放,二者是分不开的。

 临沧能否融入全省、全国和世界发展大局,能否实现大开放、大发展,共同的、关键的“动脉”和“命脉”就是交通,就是需要快速建成一条便捷高效、成本低廉、内联外通的大“动脉”、大通道。这条大“动脉”是制约临沧开放发展的“死穴”,是当前临沧的第一要务、最大的坎。

 当然,仅是铁路、高速路通还不够,还需要建成高等级全覆盖的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从根本上破除交通瓶颈制约,才能为实现跨越发展疏通“筋络”,方能增强临沧跨越发展的整体功能。

(二)发挥优势,保护生态,打造品牌,加快临沧转型发展的速度步伐。临沧位于我国气候东西过渡、南北交汇的节点,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向北漂移被阻挡在了青藏高原以南,西伯利亚干寒气流向南漂移刚好与之相遇,形成了温暖湿润、四季如春的“恒春”气候。同时,北回归线穿境而过,被生物学界称之为“生物优生带”。

 老祖宗留给临沧最大的“遗产”是自然生态。到临沧,可以养眼、洗肺、换人体水、给心灵放假。临沧的生态“遗产”和“恒春”气候是挪不动、搬不走、不可复制的两大资产,由此临沧拥有了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度假旅游的特殊优势。

 为此,临沧要实现转型发展,就是要顺应时势,牢固树立绿色生态理念,让我们的生态“遗产”和“恒春”优势强强联手、相得益彰,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农林产业提升一产,使自然生态更生态,使一产更加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农林产品加工业增强二产,使工业链接农业,使二产更加绿色化、品牌化、现代化;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拓展三产,使服务业紧扣资源,使三产更加本土化、特质化、高端化。

 总之,就是要使“绿色生态”这条主线贯穿于一二三产的始终,让二产反哺和提升一产、繁荣和带动三产,使一产和三产得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反过来又让一产和三产影响推动二产,实现一二三产产产联合、互为依托、良性互动、共生共荣。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实现临沧的转型发展。

(三)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推动“五通”,抢占临沧开放发展的战略高地。临沧仅与缅甸相连,临沧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对缅开放。缅甸是印度洋沿岸国家,海岸线长3200公里,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度。缅甸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热区资源丰富,是世界柚木产量第一大国,素有“稻米之国”美称。

 多年来,我国南海局势紧张,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制约越来越大,经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大通道3000多公里,里程过长,泰国克拉地峡人工运河的开凿工程量大、时间周期长。

 经临沧至缅甸至印度洋的陆路里程最近,这一条重要的国际大通道一直在积极推动建设。一旦建成,临沧对外开放发展的大“动脉”将彻底打通,临沧将迎来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临沧将从开放的最末稍瞬间转变成开放的最前沿,将成为一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挑两个市场”(国内、国外市场)的国际经贸节点和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前几天,外交部长王毅在内比都与缅甸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中方视缅甸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为巩固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务实合作,中方愿根据缅国家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与缅共同探讨建设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然后再分别向东西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经济特区的“人字形”中缅经济走廊,形成三端支撑、三足鼎立的大合作格局。昂山素季在执政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以国务资政身份3次应邀到中国访问,三军总司令敏昂来也两次访问中国。

 可以看出,高层频繁互动,中缅加大开放合作、临沧对缅开放的重大机遇即将来临,临沧务必先行先试、积极推动,在“两国资源”和“两个市场”上大作文章,抢占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高地。

录入者:曹建文 责任编辑:曹建文